当前位置: 首页 > 研究中心

心理疏导实例研究之从众心理疏导
2014-04-27   阅读:726次  点击下载

个体在群体的影响或压力下,放弃自己的意见或违背自己的观点使自己的言论、行为保持与群体一致的现象,我们称之为从众心理。从众心理是社会心理的普遍现象之一,在中学生中,从众心理这几年来也较为普遍地存在。   
 
例如有的学生暑假里本来自己有安排,不打算外出旅游,但许多同学都相约去旅游,感到自己不去不好,于是放弃了自己的主意,也和大家一起去旅游了。又如在一堂体育课上,有位女同学在练习翻双杠时,不慎把运动衣撕裂了,人也跌了下来。这时在男同学中发出"哄"的一阵笑,接着哄笑声、叫喊声、口哨声混成一片,使体育课一度中断。事后个别查问起哄的原因,有的同学回答得很干脆:"看大家哄笑,我也凑凑热闹"。从众心理现象有时会给教育工作带来很多困难,使事情真假难辨,是非混淆,事态扩大,后果严重。   
 
从众心理的产生,从群体方面来说,一般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:一是个体对群体的信任度。对群体越信任,就越容易改变自己的行为而从众。二是对群体压力的心理承受程度。群体的压力愈大,超过了自己的心理承受力,那个体就会对偏离群体的行为感到不安,就越易产生从众行为。但个体对群体压力有较强的心理承受力,则不一定会产生从众行为。三是群体意见的一致性程度。如果群体成员的意见分散,群体压力就会减小,如果群体意见的一致性程度很高,群体的压力就增大,使个体不得不与群体保持一致。四是群体的规模和内聚力也影响个体的从众心理。群体规模越大,内聚力越高,个体就越容易从众。此外,还与群体的活力、专长和社会影响有关。   
 
从个体方面来说,一般与下列因素有关:一是个体的自信心。如果个体的自信心不足,缺乏决断,就容易失去自己的主见,而人云亦云地随大流。二是个体的责任心。如个体的责任心、事业心和正义感不强,缺乏原则性,那亦容易随大流。   
 
不过对从众行为也要具体分析。一般有这样几种表现形式:一是表面服从,内心也接受,所谓口服心服。二是口服心不服,出于无奈只得表面服从,违心从众。三是完全随大流,谈不上服不服的问题。就从众心理的客观影响来看,既有积极意义,也有消极意义,主要看从众行为的具体内容。由于中学生的知识、经验都不足,自制能力又不强,因此在多数情况下,从众行为不同程度地带有盲目性。中学生中既有口服心服的"真从众"。也有口服心不服的"假从众"。"真从众"往往是所提出的意见或建议正合本人心意,或者自己原无固定意向,或者是"跟多数人在一起不会错"的随大流思想。"假从众"则往往是碍于情面或者免受群体的指责和惩罚。例如有的同学不吸烟,也不想吸烟,但伙伴中许多人都抽烟,为使自己与大家协调一致也只得抽上了。这种违心的从众现象,在学生中还是比较多的。   
 
就中学生来说,从众心理的产生大致不外乎这几方面的原因:一是社会、家庭对学生心理的影响。调查表明,有些学生早就受自己家长或亲友中世俗观念的影响,如"入境随俗"、"遇事随和"。不要做"出头椽子",不要"标新立异","人家怎样你就怎样",这些观念逐步形成了他们遇事从众的心理。二是由于学生本人的因素。有独立思考能力,有探索精神的人不大会轻易从众,而那些有自卑心理,缺乏自信,不肯多动脑筋的人,容易从众。胆小怕事,感情脆弱的也容易从众,而其中更多的是顺从和屈从。三是智力较低,反应较慢,认识能力和判断能力都较差,在复杂的情况面前无所适从,把简单的多数当作真理所在,因而盲目地从众。至于一些人在发型服饰上赶时髦,也是一种从众的倾向,这是审美观念上的从众。  
 
怎样对中学生的从众心理进行疏导?实践证明,对学生的从众心理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做法,不然容易激起学生某种逆反情绪,使一些被迫从众的反而转为自觉从众了。对由于从众心理作怪而造成某种事态,从而干扰了学校的正常教育秩序,首先要平定情绪,然后进行耐心说理、分清是非,认识危害,以防止或减少盲目从众的现象。   
 
其次要努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与习惯。这是从根本上消除学生从众心理的关键。因为不少学生是在自己无法拿定主意的情况下从众的。这说明培养学生调查研究、独立思考、分析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性。要鼓励学生大胆探索,勇于质疑,并为此创造一些条件,如经常举行各种内容、各种形式的专题辩论会、讨论会,给学生以分析问题、发表见解的机会,逐步增强学生自主意识,做到不盲从、不迷信、善鉴别、有主见。这样既能克服消极的从众心理,又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全面成长。   
 
再一点是要克服自卑心理,培养坚强的意志和毅力,提高学生在各种思想压力下的心理承受力。因为怕被奚落而从众,怕受报复而从众,在中学生中也大有人在。真理不是以赞同的人数多寡来决定,教师要有意识地支持少数同学确有道理的观点、见解、意见和建议,即使多数人不赞同,亦要为他撑腰,杜绝那种以多压少的现象。一些错误的思想和行为往往仗着人多势众而横行无忌,使少数人望而却步只得顺从,这样反而助长了那些歪风邪气。所以必须使那些自卑心重、性格脆弱、胆小怕事的学生坚强起来,遇事能拿出自己的见解和办法,这也是消除从众心理的一项重要工作。   
 
社会心理学认为,舆论的形式与扩散带有浓厚的情绪色彩,加上舆论本身具有的合理因素,容易为大家所接受,并具有显著的心理效果。正确的、健康的舆论能扶正压邪,鼓舞人心,能振奋每个人的精神,但不正确的舆论也有其强大的反作用,因此必须重视班集体的建设。在一个凝聚力强大、班风良好、舆论正确、健康的班集体里,从众心理能发挥积极因素,消除消极因素,不正确的舆论一出现就会受到抵制,大大有利于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。    在克服盲目的从众心理方面,教师还必须改进教育方法,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自治自理,改变学生习惯于按教师的意志和命令办事的方式,不能老"依着教师的葫芦画瓢"。应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人翁的作用,自己去考虑、分析和解决问题,做到群策群力、集思广益,这就使盲目从众的心理失去了产生的温床。  
 
从众心理如能在学生时代得到正确的引导,那末当学生踏上社会后,就能更好地根据社会利益来独立思考和处理问题,避免因盲目从众而造成坏影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