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研究中心

《北京日报》:专家热议:解好“社会心态培育”这道题
2018-03-26   阅读:722次  点击下载
专家热议:解好“社会心态培育”这道题
 
2013-02-04 15:43:47 来源:北京日报   

  如何理解良好社会心态的深刻内涵
 
  理论周刊: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,要“培育自尊自信、理性平和、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”。怎样理解其深刻内涵?
 
  杨增岽:我认为,其一,自尊,体现为“既不妄自菲薄,也不妄自尊大”。要求我们有中华民族和文化的认同感,要正视我们自身存在的问题,也要相信我们完全有能力解决这些问题,办好自己的事。自信,体现为“道路自信”、“理论自信”、“制度自信”,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。要做到自尊自信,核心就是要坚定对党的领导、对马克思主义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。
 
  其二,理性平和。要求我们理性看待收入差距,理性面对社会不公,理性评价网络民意,平和看待别人的成功之道。要意识到阶段性的问题不会成为永久性的问题。只有理性平和,才不至徒添几份让自己不愉快的“羡慕嫉妒恨”,才不会“郁结于心”,相反,会为自身发展赢得更多时间和空间,把自己的事情先做好。
 
  其三,积极向上。顾名思义就是一种乐观豁达的“阳光态度”,一份踏实肯干、拼搏进取、执着追求的“恒毅力量”,而不是“瞎折腾”。积极向上的心态,“贵”在持之以恒,“重”在实干智干。积极向上,要求我们眼光要长远些,懂得“风雨过后便是彩虹”,有时艰难的“负重前进”,是为了迎来行将不远的“灿烂之日”。
 
  延伸阅读三
 
  文献中关于社会心态的表述
 
 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,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,培育自尊自信、理性平和、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。
 
  ——摘自党的十八大报告
 
  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,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,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、他人和社会,正确对待困难、挫折和荣誉。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,健全心理咨询网络,塑造自尊自信、理性平和、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。
 
  ——摘自《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》
 
  弘扬科学精神,加强人文关怀,注重心理疏导,培育奋发进取、理性平和、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。
 
  ——摘自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》
 
 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,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,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。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,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社会环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