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研究中心

十八大代表:公众心理健康程度依据五大国标评判
2018-03-26   阅读:749次  点击下载
稿源: 北京晚报 责编: 郭浩田
   十八大代表、安定医院院长、党委副书记马辛:
    公众心理健康程度 依据五大国标评判
    记者:十八大报告里有关全面提升公民道德素质的内容中提到,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,培育自尊自信、理性平和、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。您如何理解?
    马辛:我认为,小康社会不仅仅用经济指标衡量,还要从社会层面营造积极向上的健康的环境,这里不仅仅包含对精神疾病的预防,更要从大众在心理健康层面,提高人们的幸福感,人挖掘工作的潜能,人的整个精神状态。报告里特别提到了这方面的内容,对我们的队伍来说,就是要进一步提高心理健康的服务能力。
    记者:安定医院在哪些方面提升了心理健康服务能力?
    马辛:今年新出台的《精神卫生法》中要求,要在社区大力推进公共卫生服务,在社区开展心理咨询服务。安定医院也结合心理咨询、心理健康维护方面,在全市16个区县组建关于心理健康讲座的科普队伍,提高我们的服务能力。
    记者:现在中国心理健康有统一的标准吗?
    马辛:今年5月,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在中国科协的支持下,经过科研立项和研究,发布了目前中国最权威的中国心理健康标准。一共有五条心理健康标准。第一,认识自我,感受安全。评价要素是自我认识,自我接纳,有安全感;第二,自我学习、生活自立。评价要素是生活能力、学习能力、解决问题能力;第三,情绪稳定,反应适度。评价要素是情绪稳定、情绪控制,情绪积极;第四,人际和谐,接纳他人。评价要素是人际交往能力,人际满足,接纳他人;第五,适应环境,应对挫折。评价要素是行为符合年龄与环境,接受现实、合理应对。
    记者:通过这个标准社会将营造什么样的心理健康环境?
    马辛:其实现在心理健康标准有各种各样的标准,国内有权威性质,大家认同的标准并不统一,比较乱。这个标准是我们在科协支持下做的大型科学研究,通过来自精神病学、心理学和社会学等方面的专家共同研究的,今年5月份在中华健康管理杂志上正式发表。
    公众的心理健康是一个社会软实力的表现,我们的社会目前更需要在心理咨询服务、从业人员服务标准、技术规范等方面实现规范化,小康社会不仅需要物质生活的丰富,更需要百姓心理上的健康,打造一个中国人自己的心理健康形象。
    记者:按照这个标准,有什么推进计划?
    马辛:下一步,我们将按照这个标准进行具体的量化工作,制定心理健康的细化标准。用这个标准衡量公众的心理健康程度大概在多大范围内,是属于心理健康状态、还是心理亚健康的、还是危险的状态。
    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自我评价,公众可以通过评价指标,针对自己如实评价。我们应该教给百姓评价的方法,告诉他们什么是正常的标准,让他们自己去判断,知道自己应该注重什么。
    党把心理疏导、人文关怀写进报告,可见党中央对人民群众心理健康层面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,也说明百姓的健康不仅是躯体疾病的管理,同时也要关注整体的健康,也就是躯体和身心的整体健康,这也关系到社会层面如何营造积极向上的健康的心理环境。
    记者:目前中国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大致是什么样的?
    马辛:现在情绪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,集中在疾病层面就是抑郁症和焦虑症,这两种疾病的患病率较高。近两年北京进行了精神疾病调查,数据将由北京市科委和北京市卫生局共同公布。(记者叶晓彦)